返回第十九章:老朱家都是犟骨头(1 / 2)青四十四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第十九章:老朱家都是犟骨头

朱允炆按捺着心中的喜悦,小心翼翼坐在旁边。

双掌扶膝,腰杆挺直,大气不敢喘一声,像极了学堂里面的小书童。

要知道,

纵观整个大明王朝,能与朱元璋并肩而坐的人,屈指可数!

若不算马皇后和太子朱标,基本没人能享受此番殊荣。

朱允炆作为庶出,何时享受过这样的待遇?

早就兴奋到心脏都快跳出来了。

而他殊不知,自己是沾了弟弟朱允熥的光!

......朱元璋经此一事,变的愈发重视后辈子孙的感受,他自知国事繁忙,对于小辈们的关心少之又少。

所以,他才一改往日严肃威仪的作态,丢掉洪武大帝的身份,以寻常祖孙之礼相交。

希望尽可能给孩子们,一些亲情的关怀。

不过如是。

“皇爷爷,孙儿见您今日愁眉不展,可是又遇到了什么烦心事?”朱允炆毕恭毕敬,奉一杯热茶。

朱元璋并没有多心,只是长叹一口气:

“咱是心疼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们啊!”

自从华北大旱以后,大明的天灾持续不断,以至于每年庄稼的收成,都较前年更低。

百姓吃不饱的千古难题,现在正困扰着他。

朱元璋穷苦出身,最知民间疾苦,岂能不心忧。

“......这样啊。”朱允炆若有所思,本以为能听到老头子怒斥三弟朱允熥,结果大失所望。

“皇爷爷,大明的子民们,吉人自有天相,一定会安然无恙的!”

他倒是反应的很快,转过头就开始慷慨激昂:

“皇爷爷心系天下,可谓是万民之福,大明之福,天下人都会理解您的良苦用心!”

说罢,朱元璋咂咂嘴,只是哼笑一声,不置可否。

这些个所谓肺腑之言,他早就已经听腻了,听的耳朵长茧,反胃恶心,但也不至于出言怪罪。

毕竟,他只是单纯的唠叨唠叨,并没有指望朱允炆能给自己出谋划策,或者排忧解难。

说白了,关于吃饭的千古难题,纵观华夏千年传承,历朝历代的帝王,都没能彻底解决。

而未经世事的孩子,能有什么作为?

对于这件事,朱元璋始终秉持着悲观的态度,认为无药可解。

即便是圣孙朱允熥,他也不觉得能拿出一个确切实际的解决办法。

“皇爷爷!孙儿作为朱家子孙,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,替百姓谋福!”朱允炆见他半天没表示,索性心一横:

“孙儿愿意捐出一年的俸禄,为朝廷分忧,为百姓解难!”

他对于三弟朱允熥“大捐特捐”的传言,早就有所耳闻,听说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,才改变了皇爷爷对其长久以来的偏见。

他本就是百般不服气,在心底暗暗叫着劲,干脆如法炮制。

豁出去了!

果不其然。

朱元璋暗淡的眸子,骤然迸发出一抹神采,有些激动:“好!好!好!”

“你能有这份孝心,咱就知足了!”

“不过,你那一点点的俸禄,还是自己留着吧,咱心领了!”

话音未落,

朱允炆“噗通”一声跪伏在地,动作神态极其浮夸,声嘶力竭:

“孙儿自知能力欠佳,不能为皇爷爷排难解纷,故此只想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望您恩准!”

朱元璋表情有所动容,内心大为触动,犹豫了片刻,长叹道:

“咱们朱家人,真是天生一副犟骨头,说也说不听,打也打不服!”

“行了,起来吧,咱准了!”

他一生戎马,立下不世之功,创建了大明王朝,自是阅人无数。

尤其在评价一个人时,他不会单纯的因为嘴说了些什么,妄下判断。

而是,要看这个人做了什么事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